一直以來自閉症被視為一種長期及廣泛性的發展障礙,患病的兒童在社交能力及語言溝通互動,以及認知和適應功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患者往往因重複、固執性的行為及狹窄興趣而引起各種情緒及行為問題。
過去多年來對於自閉症的診斷一向按照世界衛生組織ICD-10和美國精神醫學會
DSM-IV所採用的三大特徵作為準則,包括社交人際互動、語言溝通和固執及興趣狹隘方面出現問題。每一種特徵各列出四個行為準則,以按照符合準則的多少及類別作出自閉症的診斷。當中包括兒童自閉症(Childhood
Autism)、亞斯柏格症(Asperger’s Syndrome)、待分類的廣泛發展障礙症(PDDNOS)或非典型自閉症(Atypical
Autism)。
一直以來診斷自閉症的準則十分清楚,但對於診斷亞士保加症或待分類的廣泛發展障礙症的準則則較為寬鬆,症狀數目亦較少,在實際診斷使用時準則略欠清楚。從其他研究自閉症和亞士保加症異同的報告中亦發現兩者並無實質差異,只有在語言能力及智能方面有量的差異。因此研究者認為實證資料並不能支持自閉症分類的可靠性,以至出現新的診斷準則,將所有自閉症患者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
對自閉症的最新診斷準則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於2013年中推出,是美國及多個國家的精神科醫生及心理學家最常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而世界衛生組織相對應的ICD-11也已在最後討論階段。當中的差異及影響包括:
在最新的診斷守則下,自閉症,亞氏保加症,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將一併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診斷準則由原來的「人際社交互動障礙」、「語言溝通障礙」、「狹窄興趣及重複的行為」三大類,變更為「社會溝通和社會互動」及「狹窄反覆固定的行為和興趣」兩大類。原來的「語言對答及語意使用困難」,及「非口語溝通的缺陷」更改到第一類別,及將「怪異的模仿式說話」和「固定的表達方式」改到第二類別中。
對於以前被診斷為亞斯柏格症,或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的病人,不會因為最新的診斷準則而失去特殊教育及身心障礙福利的服務,亦無特別需要因最新的診斷準則再作評估及診斷。
DSM-V同時出現一個新的診斷「社會(語用)溝通障礙〔Social(Pragmatic)〕Communication Disorder」。但凡符合第一類別「社會溝通和社會互動」的病徵而欠缺第二類別「狹窄反覆固定的行為和興趣」的徵狀均會被診斷為此類。
「自閉症譜系障礙」 最新的轉變及發展
診斷條件:(1)社交溝通及人際關係的障礙;(2)重複性的行為及興趣狹窄。三項必須要有的徵狀:(1)人際交往的障礙;(2)社交溝通的障礙;(3)各種人際關係及社交遊戲的障礙。四項中必須有的兩項徵狀:(1)重複的肌肉活動,如使用物件及對話;(2)對規律及流程有特定的堅持;(3)興趣狹窄而強烈;(4)感知過敏或過弱,或對某些感覺特別有興趣,如痛楚、溫度、光線、聲音等。嚴重程度指標:(1)需要支援;(2)需要大量的支援;(3)需要非常大量的支援。
儘管最新的診斷準則跟以往不同,若家長懷疑子女在社交或言語溝通出現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儘快接受診斷評估,從而讓患病的子女及早接受密集式的行為治療以達到最佳成果。
陳欣永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健康創富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疫苗知識
究竟BB要打咩針?
蘇小姐是兩歲囡囡之母,現正懷第二胎。囡囡四個月大就到私家診所注射疫苗。「現在的疫苗選擇很多,初時也覺得混亂。後來從網上討論區和嬰兒展的攤位得知,市面上有很多疫苗是政府沒有提供的。為了令囡囡得到更好的保護,於是就去私家診所打針。」
她選擇的疫苗主要包括五合一和六合一疫苗,原因是可以令囡囡「捱少幾針」;另外也選擇了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和輪狀病毒疫苗。「其實我都不太清楚這兩種病有什麼病徵,或者對囡囡有什麼影響,不過見大家都話有用就去打!至於其他政府沒有包括的疫苗,我都不知道該不該打。」
為孩子提供健康院以外的保障
現在的疫苗種類眾多,家長往往覺得「針多眼亂」,像蘇小姐般不知該打什麼針的問題十分常見。要衡量值不值得打某種疫苗,我建議的原則是:當小朋友患上原本有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其後果家長可不可以承受?
當選擇接種什麼疫苗時,其實不應只着眼於本地的情況。現在小朋友的活動範圍漸趨國際化,除了旅遊、探親外,還有很多到外國留學或遊學的機會。加上現在中港關係日漸密切,不少疫苗在內地已經規定兒童要接種,本港兒童如不接種的話,一旦爆發就會較為「蝕底」。
政府沒有提供的疫苗有不少,如:輪狀病毒、乙型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日本腦炎等。輪狀病毒會令孩子上吐下瀉,臨床也曾見過孩子中招入院後家長才得知有疫苗可預防,後悔不迭。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會引起腦膜炎,已包含在六合一及五合一當中,亦可單獨注射。
腦膜炎雙球菌(內地稱流腦)及日本腦炎(內地稱乙腦)疫苗在內地則已經納入常規注射長達數年,但本港疫苗計劃並沒有包括在內。前者會引起腦膜炎,可怕之處是受感染後有機會出現敗血症、智力永久受損、失聰,甚至於廿四小時內死亡。為孩子健康着想,此疫苗值得注射。日本腦炎由庫蚊傳播,但此病沒有有效治療的藥物,一旦受感染會影響腦神經系統,智力和行動能力都有機會永久受損,此疫苗也需要優先考慮注射。
陳欣永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Bab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蘇小姐是兩歲囡囡之母,現正懷第二胎。囡囡四個月大就到私家診所注射疫苗。「現在的疫苗選擇很多,初時也覺得混亂。後來從網上討論區和嬰兒展的攤位得知,市面上有很多疫苗是政府沒有提供的。為了令囡囡得到更好的保護,於是就去私家診所打針。」
她選擇的疫苗主要包括五合一和六合一疫苗,原因是可以令囡囡「捱少幾針」;另外也選擇了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和輪狀病毒疫苗。「其實我都不太清楚這兩種病有什麼病徵,或者對囡囡有什麼影響,不過見大家都話有用就去打!至於其他政府沒有包括的疫苗,我都不知道該不該打。」
為孩子提供健康院以外的保障
現在的疫苗種類眾多,家長往往覺得「針多眼亂」,像蘇小姐般不知該打什麼針的問題十分常見。要衡量值不值得打某種疫苗,我建議的原則是:當小朋友患上原本有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其後果家長可不可以承受?
當選擇接種什麼疫苗時,其實不應只着眼於本地的情況。現在小朋友的活動範圍漸趨國際化,除了旅遊、探親外,還有很多到外國留學或遊學的機會。加上現在中港關係日漸密切,不少疫苗在內地已經規定兒童要接種,本港兒童如不接種的話,一旦爆發就會較為「蝕底」。
政府沒有提供的疫苗有不少,如:輪狀病毒、乙型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日本腦炎等。輪狀病毒會令孩子上吐下瀉,臨床也曾見過孩子中招入院後家長才得知有疫苗可預防,後悔不迭。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會引起腦膜炎,已包含在六合一及五合一當中,亦可單獨注射。
腦膜炎雙球菌(內地稱流腦)及日本腦炎(內地稱乙腦)疫苗在內地則已經納入常規注射長達數年,但本港疫苗計劃並沒有包括在內。前者會引起腦膜炎,可怕之處是受感染後有機會出現敗血症、智力永久受損、失聰,甚至於廿四小時內死亡。為孩子健康着想,此疫苗值得注射。日本腦炎由庫蚊傳播,但此病沒有有效治療的藥物,一旦受感染會影響腦神經系統,智力和行動能力都有機會永久受損,此疫苗也需要優先考慮注射。
陳欣永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Bab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增強免疫力的靈丹妙藥?
現時正值流感高峰期,作為兒科醫生除了時常被家長詢問應否接種流感疫苗外,家長往往會追問有否增加免疫力的靈丹妙藥可供介紹。現時仍未有任何實質醫學證據證明有效的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存在。
但事實上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多數經飛沫傳染,而當幼童上學或常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如遊樂場,或會所內的波波池玩耍便會較易受感染。因此若父母希望子女減少染病,重點應放在加強預防感染的措施。家長應教導子女經常洗手的習慣,出來時備用消毒紙巾或洗手液,而且要時常提點幼童避免搓眼睛、鼻子或經常咬手指、用手拿食物等習慣。同時亦應考慮為子女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便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
陳欣永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1232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但事實上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多數經飛沫傳染,而當幼童上學或常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如遊樂場,或會所內的波波池玩耍便會較易受感染。因此若父母希望子女減少染病,重點應放在加強預防感染的措施。家長應教導子女經常洗手的習慣,出來時備用消毒紙巾或洗手液,而且要時常提點幼童避免搓眼睛、鼻子或經常咬手指、用手拿食物等習慣。同時亦應考慮為子女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便產生足夠抗體對抗流感。
陳欣永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1232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 由親子按摩開始
嬰兒按摩是一種源遠流長的醫療方法,其實早在自然分娩過程中,胎兒就接受了母親產道收縮這一特殊按摩。而皮膚更是人體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覺器官,亦是成長中最早發展完備的感官,因此,皮膚是嬰幼兒時間最重要的接收渠道。按摩能在嬰兒腦部發展的關鍵期給予腦細胞和神經系統適當的刺激,而且多重感官的刺激能促進嬰兒神經系統發育,從而促進生長及智慧發育;同時亦可舒緩嬰兒各種身體不適,例如便秘和肚風等。更重要的是能減低媽媽產後抑鬱風險,並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1歲前適當按摩 促進感官發展
許多專家多年的研究及臨床證明,給嬰兒進行按摩,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增進食物及消化和吸收,減少嬰兒哭鬧,改善睡眠質素;同時,按摩可以增強嬰兒與父母交流,幫助嬰兒獲得安全感,發展對父母的信任感。心理學研究發現,有過嬰兒期按摩經歷的人,在成長中較少出現攻擊性行為,他們普遍喜愛助人、合群。另有研究表明,按摩可以刺激大腦產生後葉催產素,幫助嬰兒及其父母得到平和安靜的感覺。
嬰兒按摩速成四式
1.腿部 - 強化骨骼
可用一隻手托着腳踝,另一隻手由大腿至小腿上下循環輕輕按摩,但膝蓋內側同關節位則不宜按摩。最後用拇指按摩每根腳趾及腳跟。
好處:有助強化腳部的骨骼,增加柔軟度,對寶寶將來學行有很大幫助。
2.腹部 - 幫助消化
以順時針方向在腹部打圈輕輕游滑。
好處:寶寶經常會因飲奶而有肚風,按腹部可以消除肚風外,更可助長腸胃管道活動,釋放胰島素,令寶寶更易吸收食物的營養成分。同時亦可強化消化系統,令大便暢通,減低便秘的機會。
3.頭及面部 - 舒緩面部肌肉及牙肉不適
用大拇指在從前額、嘴角等位置,往外推壓,下唇邊部位作一個劃笑容的動作,然後在人中位置,沿住上唇邊向下按。
好處:有助舒緩因出牙仔而帶來的牙肉不適,亦可令臉部肌肉放鬆。
4.背部 –
促進脊骨健康
雙手平放在脊骨頂部,手掌的外側與脊骨成直角,雙手一先一後沿脊椎向下按摩至臀部,再回到肩部重新開始,來回重複按摩。
好處:同樣可以強化骨骼,令脊骨健康,同時可以讓寶寶學習自己支撐身體。對於只有三個月或以下的寶寶,可讓他們學習自己抬頭。
兒科專科陳欣永醫生
資料來源: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1232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歲前適當按摩 促進感官發展
許多專家多年的研究及臨床證明,給嬰兒進行按摩,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增進食物及消化和吸收,減少嬰兒哭鬧,改善睡眠質素;同時,按摩可以增強嬰兒與父母交流,幫助嬰兒獲得安全感,發展對父母的信任感。心理學研究發現,有過嬰兒期按摩經歷的人,在成長中較少出現攻擊性行為,他們普遍喜愛助人、合群。另有研究表明,按摩可以刺激大腦產生後葉催產素,幫助嬰兒及其父母得到平和安靜的感覺。
嬰兒按摩速成四式
1.腿部 - 強化骨骼
可用一隻手托着腳踝,另一隻手由大腿至小腿上下循環輕輕按摩,但膝蓋內側同關節位則不宜按摩。最後用拇指按摩每根腳趾及腳跟。
好處:有助強化腳部的骨骼,增加柔軟度,對寶寶將來學行有很大幫助。
2.腹部 - 幫助消化
以順時針方向在腹部打圈輕輕游滑。
好處:寶寶經常會因飲奶而有肚風,按腹部可以消除肚風外,更可助長腸胃管道活動,釋放胰島素,令寶寶更易吸收食物的營養成分。同時亦可強化消化系統,令大便暢通,減低便秘的機會。
3.頭及面部 - 舒緩面部肌肉及牙肉不適
用大拇指在從前額、嘴角等位置,往外推壓,下唇邊部位作一個劃笑容的動作,然後在人中位置,沿住上唇邊向下按。
好處:有助舒緩因出牙仔而帶來的牙肉不適,亦可令臉部肌肉放鬆。
4.背部 –
促進脊骨健康
雙手平放在脊骨頂部,手掌的外側與脊骨成直角,雙手一先一後沿脊椎向下按摩至臀部,再回到肩部重新開始,來回重複按摩。
好處:同樣可以強化骨骼,令脊骨健康,同時可以讓寶寶學習自己支撐身體。對於只有三個月或以下的寶寶,可讓他們學習自己抬頭。
兒科專科陳欣永醫生
資料來源: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1232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