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家長勿忽視兒童氣管敏感徵狀

本港兒童出現氣管敏感哮喘問題,時有所見。哮喘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疾病,患者如接觸刺激氣管的物質,氣管會出現過敏反應,令氣管收窄並積聚濃痰,造成咳嗽或喘鳴等情況。若未有妥善處理,病情可令兒童的整體健康及生活質素帶來明顯影響。

常見的兒童氣管敏感及哮喘徵狀,包括因支氣管收縮而導致的持續或反覆咳嗽, ,當中尤以早上及晚間較明顯。若情況嚴重,更會出現氣喘及發出「嘻嘻」的喘鳴之聲;部份兒童雖無喘鳴,但經常出現呼吸不順及反覆咳嗽,特別是季節轉變或運動後更為嚴重。

哮喘可分為過敏性哮喘及內發性哮喘,而過敏性哮喘常見於兒童,大多數因受吸入性致敏原所影響,如塵埃蟎、寵物毛髮、花粉、霉菌等,部份亦與家族遺傳有關。要留意的是,雖然哮喘一般病發年齡約在四歲左右,但少部份嬰幼兒在一歲之前亦有機會出現以上問題,作為家長應時刻留意他們的健康狀況,若發現他們持續出現以上提及的各種徵狀,應儘早接受醫生進一步診斷。

部份家長對於子女確診患哮喘都會感到非常憂慮,但其實只要患者能依照醫生指示,適當地接受治療及用藥,如氣管擴張噴劑,或各類長期預防藥物如口服白三烯受體阻斷劑或吸入性類固醇等,並留心家居衛生,避免接觸致敏原,大多數病情都會受到良好控制。





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


                                             


資料來源: 杏林新知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腸胃炎病毒肆虐 疫苗最有效預防

有一種病毒差不多所有孩子在五歲之前都會感染一次,是全球最常見引致兒童嚴重腸胃炎的原因,即使衛生條件良好,仍不能有效預防 — 這就是輪狀病毒。

注重清潔亦難以預防

輪狀病毒傳染度極高,因病毒的穩定性很高,存活時間亦很長,而且只需很少量病毒便可致病。即使使用清潔劑亦要很高濃度才可殺死它。它主要經口糞傳播,幼兒經雙手接觸帶菌的玩具和物件後,再將手放入口而染病。即使經常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環境,也未能完全預防。在興趣班、幼稚園等幼兒聚集的場所傳播亦為常見。現時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頑強,存活時間長!易傳播!

- 手部: 存活多小時
- 物件: 存活數日
- 糞便: 存活一星期

症狀勿輕視 脫水、器官衰竭、持續屙嘔

病毒會引致嚴重及持續的腹瀉及嘔吐,每天多達十至十五次,當中三份一幼童會高燒至39度,甚至嚴重脫水,可導致重要器官如腦部、心臟、腎臟等器官衰竭。每二十四名感染輪狀病毒的幼兒,便有一名需要留院治療,嚴重個案最常見於335個月大之嬰幼兒。但至今仍未有藥物治療,只能紓緩病徵,可見病毒對幼兒健康的損害實在不容輕視。

接種疫苗最有效

現時最有效預防感染的方法就是接受預防疫苗,及早讓幼兒產生免疫效果以預防因輪狀病毒引致的腸胃炎等症狀。現時有一種兩服劑量口服疫苗,六星期大便可開始為幼兒接種,以最少劑數及早發揮預防功效。疫苗可與「51」或「61」混合疫苗同時接種,方便快捷。

家長信箱

Q: BB不懂說話,如何知道孩子受到感染?

A: 感染輪狀病毒後,孩子首先會出現急性發燒及頻密嘔吐,然後腹瀉,瀉物呈水狀,也會腹部絞痛,有機會出現口乾舌燥、皮膚失去彈性、雙眼凹陷、手腳感刺痛等脫水症狀,此時家長應盡快向醫生求診。

Q: 輪狀病毒疫苗安全嗎?

A: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獲世衛建議列入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中,亦已獲超過100個國家註冊使用,家長可大為放心。

香港浸信會醫院駐院兒科專科 
陳欣永醫生


                                         



資料來源: Ours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你所不知道的兒科二三事

「你會幫產婦接生嗎?」陳欣永和陳強杰醫生笑稱當了兒科醫生多年,偶爾還是遇上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接生工作不是我們做,但由寶寶呱呱落地一刻開始,所有健康問題已全盤交由兒科醫生負責。嚴格來說,我們是兒科及青少年科,零至十八歲都歸我們管。」


建立互信 有利診治

在公眾眼中的小事,都是父母的大事 — 掃風要怎樣做?打嗝有什麼原因?沒有便便怎麼辦?陳欣永醫生說:「試過凌晨三時收到一位家長來電,說她的寶寶打了三個噴嚏,很是擔心,令我哭笑不得。」

這些問題是否很笨?兩位同聲:「父母對孩子健康有任何疑問,都應向醫生查詢。」「一個十歲孩子發燒,或許吃了退燒藥就能痊癒,毋須求醫;但十個月大嬰兒發燒,不排除有腦膜炎或尿道炎。兒科醫生的責任之一是為家長釋疑,如果得到醫生的答案後就能放心,我們何樂而不為?而且兒科醫生也可跟家長建立互信關係,有利日後共同照料孩子的需要。」


看一次病 醫三個人

兒科醫生看病,除了孩子本身,還包括了孩子的父母。「醫生確定孩子的病沒有嚴重問題後,才能解除父母的不安。」陳強杰醫生稱除了治病,兒科醫生還要兼顧很多問題,其中一項便是提醒父母為子女預防疾病的侵擾。「以常見的肺炎球菌為例,兒童感染後有機會出現入侵性肺炎、敗血病或腦膜炎等,雖然可以抗生素治療,但抗藥性令治療困難重重,所以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當中升級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採用新的結合疫苗技術,可產生免疫記憶,兩歲或以上只須接種一針,為孩子帶來長效保護。」


建立團隊 全面照料

現在的孩子功課繁重,有時出現焦慮症狀,使家長手足無措。陳強杰醫生指:「兒科在心理病初步階段也可伸出援手,為家長提供應對方法。」至於自閉症、ADHD、讀寫障礙這些需長期跟進問題?陳欣永醫生說:「我們會憑專業知識聯繫相關的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兒童精神科醫生及言語治療師等,在同一診所內建立全方位的醫療團隊,合力幫助孩子及其家庭,這亦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兒科治療模式。」

跟別的專科醫生相比,兒科醫生的處境相當溫馨,可以陪着孩子成長為青年人,既奇妙又感動。「很多母親懷第二胎時指明要找回我們。兒科從來都不是「小兒科」,參與整個家庭的身心健康,希望日後我們仍能跟家長保持互動、雙向的關係,家長能將我們當是朋友,攜手為孩子帶來健康愉快的人生。」


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

                                                


資料來源: 親子王 Vol 31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一歲前按摩助發育 (下)

10個嬰兒按摩Dos & Don’ts

1. 宜洗澡後或睡前按摩,最好一氣呵成地完成。

2. 餵食後一小時才可按摩。

3. 每日按摩為時15至20分鐘。

4. 可用一個成人握手力度按摩BB手腳肌肉位置,但胸口、腹部等有內臟器官就要稍為減輕力度,力度均勻及動作純熟都很重要。

5. 避免按BB頭頂及眼部。

6. 按摩時不妨與BB對視及傾計或播放輕柔音樂,這亦有助BB放鬆,而且聽覺刺激,亦有助語言能力發展。

7. 按摩前家長應脫下飾物及手錶。

8. 寶寶脫衣後,室內宜保持和暖溫度。

9. 家長用安全、溫和的潤膚油在掌心搓熱後,再輕塗寶寶身上。

10 若寶寶開始表現抗拒或哭泣便應停止。



                                                 


資料來源:  Jessica Bab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