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兒科腦科專科服務及腦電圖檢測

小兒腦神經系統疾病範圍廣泛,當中包括腦癇病、先天性腦神經異常、腦性麻痺、偏頭痛、抽動症、與基因或染色體有關的腦神經疾病、新陳代謝性異常、貯積性疾病等等。尤以腦癇病,俗稱癲癇症較常見。

腦癇病的病因大多數不明顯,特別是早期發病患者可能跟遺傳因子有關。其他成因包括先天性感染、出生時難產引致腦部缺氧或損傷、腦炎、腦膜炎、腦腫瘤或新陳代謝異常等問題。發病主要因為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從而引起陣發的短暫大腦神經功能紊亂。腦癇病可分類為全腦性及局部性腦癇。除臨床診斷外,腦電圖檢查可協助分類及診斷腦癇病。如患者發病頻密便需服同抗腦癇藥去控制病情。

腦電圖檢查亦可在本中心進行,由小兒腦科醫生分析數據及撰寫報告。

抽動症大致分為兩類型:1) 運動型 2) 發聲型。大約百份之二至五之小童有這情況。常見模式為眼眨,頸部抽動或喉部發出聲晌。抽動症的特質是可短暫壓抑和不會在睡眠時發生。抽動症是臨床診斷。醫生會因應病童情況而決定用藥與否,或轉介臨床心理學家或兒童精神科醫生更進。


                               

                                           



資料來源: http://www.primecare.com.hk/paediatric-neurologis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初生嬰兒代謝病篩查

少數的新生嬰兒 (約四千份之一) 可能患上被稱為「先天性代謝缺陷」的疾病。代謝病是由於遺傳因子缺陷,導致缺乏某種酵素,妨礙了新陳代謝。影響包括缺乏一些人體必須物質,或導致有毒物質積聚。如這些疾病未能及早治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包括成長中的發育問題、學習困難、智力障礙,嚴重者更可導致終身肢體殘缺,甚至死亡。

患病的初生嬰兒大多在出生時沒有明顯病徵,而這些病徵很多時都是難以發現或容易被誤以為是其他嬰兒疾病。當中包括食慾不振、嘔吐、肌肉無力、昏睡、發展遲緩,甚至乎出現癲癇或猝死情況。若能及早被發現和治療,可以避免對嬰兒的健康及發展帶來嚴重及長期的影響。

現時代謝病篩查的方法主要分為兩種,包括血液或尿液篩查。兩者不同之處在於檢測出代謝病數量和入侵性。血液篩查約30種代謝病,包括氨基酸障礙、脂肪酸氧化障礙及有機酸障礙等代謝病。但代謝病種類繁多,並非所有代謝病均納入篩查之內。進行方法簡單,只需在寶寶腳部穿刺收集幾滴血液於卡紙上便可檢測。一般嬰兒需吃奶滿1天至出生後7天內抽血,而報告結果只需幾天時間便可得知。至於尿液篩檢則採用不同篩查方法。


                                  


資料來源: http://www.primecare.com.hk/newborn-metabolic-screening.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兒童敏感病及皮膚敏感測試

過敏症是指身體對某種物質出現過敏反應,從而引起不同症狀,而當中常見於兒童的過敏症包括: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過敏性哮喘、濕疹以及過敏性結膜炎。若父母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子女遺傳機會便會較高。

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稱為致敏原,當中可分類為吸入性致敏原如塵蟎、動物毛髮、霉菌等,食物致敏原包括雞蛋、牛奶、花生、海鮮等。當中可透過皮膚點刺測試或抽取血液檢測免疫球蛋白E(IgE) 兩種方法以找出致敏原,從而針對性避免接觸以減低過敏病徵。


皮膚點刺測試

醫生會將少量致敏原液體刺入皮膚表層,若對致敏原過敏會在1520分鐘後會出現紅腫反應。嬰幼兒也可以接受檢查,一般位置在背部或手臂上。此方法既安全及靈敏度高,而且可以即時知道檢測結果。在進行測試前,需停服抗組織胺藥物七天。  


                                                     


血液免疫球蛋白E (IgE) 檢測

抽取血液樣本化驗免疫球蛋白E (IgE) 。優點在於不受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影響,而且可以同時化驗多種致敏原。但靈敏度較皮膚點刺測試低,要在數天後才有結果。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