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什麽是過敏性反應﹙Anaphylaxis﹚?





過敏性反應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有機會致命。發病時間由接觸致敏原數秒至數分鐘後出現,甚至以小時計。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引致過敏性休克,導致血壓急速下降,引起暈眩的感覺,甚至會令患者失去知覺,以及呼吸困難的情況。


過敏性反應的成因

最常見的致敏原是食物及昆蟲的毒液(黃蜂)。



常見的食物致敏原

  • 花生
  • 果仁
  • 魚及貝殼類海鮮
  • 水果
  • 奶類製品例如牛奶及蛋



以下物質亦可引起過敏性反應:


  • 昆蟲的毒液,被黃蜂及蜜蜂咬傷後出現全身性過敏的情況特別常見。另外,被馬蜂、熊蜂咬到亦可能觸發全身性過敏,但機會較小。
  • 藥物 – 通常是抗生素 (例如Penicillin) 、亞士匹靈 (Aspirin)、非類固醇抗炎藥(例如ibuprofen)
  • 乳膠 (Latex)



患有嚴重過敏的人士應注意:


  • 清楚什麼會引起過敏反應,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
  • 認識全身性過敏的徵狀
  • 隨身攜帶 腎上線素 (Adrenaline),確保有足夠藥物,而且未有過期
  • 了解藥物的使用方法
  • 向家人、朋友、同事講解全身性過敏的徵狀,以及如果使用藥物治療
  • 腎上腺素Adrenaline是治療全身性過敏的首選藥物。因為它功效快,可以即時改善病情
  • 注射腎上腺素Adrenaline到大腿肌肉後,血管會馬上收縮,阻止面及嘴唇腫脹,使肺部放鬆, 令呼吸暢順。 此外,腎上腺素會刺激心臟,令血壓上升。
  • 愈早注射藥物愈好,然後患者應盡早求醫。如五至十五分鐘後徵狀沒有改善或徵狀再出現,患者應預備第二次注射。



資料來源:MedDx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鼻敏感




有調查發現,香港人大約有25%是鼻敏感患者。

鼻敏感的主要原因是吸入致敏原令鼻腔出現發炎反應,徵狀跟一般的傷風感冒十分相似,即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和鼻子癢等,並會持續一段時間。不少鼻敏感患者同樣地患有眼睛敏感問題,徵狀包括痕癢、出現紅筋、流眼水、眼腫等。 (更多鼻敏感成因...)

鼻敏感治療
首要任務是避免接觸致敏原。然而,有部份的致敏原是可以避免的,如飼養動物時帶來的動物毛屑和睡房內的塵蟎。可是,在現實的環境下有不少患者寧願自己的鼻敏感情況持續下去,都不願意放棄家中寵物,這一點亦是可以理解的。

鼻敏感藥 (鼻敏感噴劑 / 抗組織胺)
目前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藥物有鼻敏感噴劑,屬於消炎效力強和抗敏感的類固醇藥物。然而,類固醇噴劑的治療範圍集中於鼻腔內,患者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使用,副作用包括比較容易流鼻血。

第二類鼻敏感藥是抗組織胺。由於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會釋放組織胺免疫因子,令患者感到痕癢、血管膨脹、血管滲水等,抗組織胺藥物可以減少痕癢、打噴嚏和流鼻水的徵狀。




資料來源:MedDx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嬰兒過敏測試 尋致敏原防濕疹



不少初生嬰兒臉上或手脚關節位會長出紅疹,甚至出水,家長即使帶子女到不同醫生求診,中西合璧,濕疹往往會在停藥後再次出現。看到子女幼嫩光滑的皮膚變得紅腫粗糙,家長難免感到痛心自責。朋友和長輩的質疑更會對新手媽媽構成無形壓力,容易鑽牛角尖將責任全數歸咎於自己。一衆父母無需過分自責,濕疹並非「無藥醫」。


成人皮膚過敏越趨普遍 「獨特配方」竟是「幕後黑手」
臉部的局部皮膚過敏常見於二、三十歲的成人,處方類固醇。抗生素,接受冷凍治療,敏感仍然反反復復,而且原因不明 。近年,市面出現很多新品牌的化妝品、護膚品,行内競爭相當激烈,產品推陳出新、五花八門。爲了能在衆多品牌當中脫穎而出,各個品牌紛紛在產品中加入「獨特配方」,提升產品功效,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但是,這些「獨特配方」往往沒有經過敏測試或臨床測試,很可能會引起接觸性皮炎。。


過敏源頭因人而異,但普遍來說,食物,環境及接觸為三大致敏源頭。

1. 食物致敏原
在本港,海鮮是成人最常見的食物致敏原,約33%的過敏個案與海鮮有關;兒童的常見食物致敏原為雞蛋和乳製品。食物致敏原超過100種,過敏人士難以自行準確地找出致敏源頭,如要找出過敏原因,過敏人士可考慮進行全面過敏性測試,其中過敏性休克高危人士必須及早進行該測試,以避開食物致敏原。

2. 環境致敏原
環境致敏原包括塵蟎、蟑螂、猫毛、狗毛、黴菌(霉菌)等,當中塵蟎為最常見的環境致敏原。塵蟎常出沒於床褥、枕頭、被單、地毯、毛公仔和梳化等地方。如要有效地減少塵蟎致敏原,應將室内濕度調低至50%以下,以破壞塵蟎的生存環境,殺死塵蟎。在床褥或枕頭使用防塵蟎套是減少患者接觸致敏原的有效方法,其人造纖維物料編織細密,建議找一些有臨床實證的防塵蟎防塵蟎。

3. 接觸性致敏原
接觸性致敏原包括護膚品、化妝品、剃鬚膏、顏料、藥膏、香水、紡織染料、手套、皮革、傢俬、空氣清新劑、面膜、紙尿片、印刷油墨和銀器等。過敏人士在使用含有致敏原的產品後,皮膚便會長出紅疹,痕癢無比。
透過皮膚斑貼測試,測試 30種接觸性致敏原,有助患者了解致敏成因,遠離接觸性致敏原。


有些患者在出現過敏反應後自行服藥,看到症狀減退便不予理會;或是服用中、西醫處方的藥物後敏感症狀得到紓緩,但停藥一段時間又再復發,病情反反復復。過敏帶來的後果不容小覷,進行過敏測試,找出並避開致敏原,控制過敏症狀,才是治本的方法。

接受過敏測試,為治療過敏踏出第一步。坊間的過敏測試中心五花八門,市民應選擇只提供免疫球蛋白E (IgE)過敏測試的中心,IgE測試是在香港醫學會和香港過敏協會指引下的血液測試,此外,市民應選擇提供專業講解報告服務的過敏測試中心。



資料來源:MedDx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濕疹, 過敏性皮炎, 嬰兒濕疹

濕疹是中醫的說法,西方醫學稱它為過敏性皮炎。由於先天性的皮膚結構問題,過敏性皮炎患者的皮膚表層細胞容易脫落,失去應有的天然保護功能,減低皮膚的抵抗力,容易受細菌感染;亦因患者皮膚表面的水份較易蒸發,一般而言,患有過敏性皮炎的皮膚會較為乾燥,甚至有龜裂的情況。因此,外界物質(如化學物質、致敏源)會滲入患者皮膚,長時間刺激皮膚的免疫細胞,形成皮膚過敏現象。


 

整體來說,過敏性皮炎患者同時患上鼻敏感、哮喘和食物敏感的機會率會較一般人高。

1. 異位性皮炎
2. 接觸性皮炎

從以上兩類皮炎的皮膚表面組織檢查來說,並無太大分別。

分別在於它們的誘發因素而最終導致皮膚出現過敏性發炎的反應。



過敏性皮炎類別誘發因素
異位性皮炎環境及食物的致敏源
接觸性皮炎化學物質直接接觸皮膚

資料來源:MedDx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